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?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
客服
打印

坦克炮炮弹种类的详细介绍--科普贴

不错的科普贴,但是楼主忽略了一点,那就是坦克的装甲和弹药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,只介绍弹药没介绍装甲有点遗憾。一般来说破甲弹和碎甲弹对付均质钢板比较好,而对付复合装甲就差一点。目前的坦克还是以穿甲弹为主。但是在不增大坦克炮口径的前提下增大穿甲弹的动能潜力有限,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电磁武器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wj无为 金币 +4 回复认真,鼓励! 2012-11-12 23:20

TOP

好复杂哦,看的头都大了,不过现在确实比以前的坦克太厉害了。

TOP

极好的科普帖子。感谢楼主精彩的介绍,尽管是转帖的,辛苦!

TOP

我只知道其中的两种~不过印象中应该也还会带一些对人员的弹药吗~?

TOP

这个专业,有机会学习学习,原来炮弹也有这么多讲究啊!

TOP

谢谢楼主的科普介绍,正在认真学习中,原来炮弹还有这么多种啊。

TOP

楼主确实很厉害,看来只有真正的军迷才会发这样的帖子,谢谢楼主为我们这些小军盲科普,呵呵!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wj无为 金币 +300 借用! 2012-11-18 16:57

TOP

看了楼主的介绍真大长的知识,介绍的很全面而且有实战来做实例,第一次的指导穿甲弹还有找么多用途!

TOP

说实话,转这个帖子的时候,我对这些都不是内行,看到了感觉不来就转来了,目的是让大家多多的发言,同时也希望让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仁多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,不过看了很多回复,感到有些的失望啊,我是想,我们也是一个懂生活、爱发烧的一代,我们并不比那些军士网站的人差什么,而且,我知道在我们这个坛子上也出现过一批军友,他们的那腔热情还会在现的,感谢大家的发言,也希望大家真的爱这里的军区!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第一个先说说APCR也就是脱壳穿甲弹,在苏军的t34-85上是装备的,t34-76上没有,还是要特殊说明一下比较好,谁让t34是一个坦克家族呢。APCR虽然在设计上增大了弹丸的速度,但是也由此减少了弹丸的质量,我们都知道质量和速度是影响一个物体动能的因素,而且速度更多的有影响,所以总体上APCR的穿甲能力得到了提高。但是APCR的缺点就是因为弹丸的质量变小,所以在面对大倾角的装甲的时候穿透效果反而很差。因为APCR的穿甲部非常细,在穿透倾斜装甲的时候,就容易走直线,如果一个100mm厚的铁片,45度倾斜,那么APCR要穿透的距离就是141.4mm。倘若APCR没有能够提高到141.4mm的穿透能力,那么就对这种倾角的装甲毫无用武之地。
为此呢,就有改进普通穿甲弹的发明,被帽穿甲弹,APCBC,这种穿甲弹,给弹头上加了个帽子,让比较钝的弹头上面加个尖顶,这样炮弹的空气动力学更科学,出口速度就提高了。因为该种穿甲弹就是炮口的口径,所以弹丸的质量比较大,而且弹的直径比较大。同样面对倾斜装甲的时候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辆飞驰的汽车,发生剐蹭的场景,就是炮弹的一边接触了装甲,但是由于炮弹直径很大,所以炮弹前进的路线就变化了,极端一点的说炮弹就变成了垂直射入装甲,也就是说面对100mm厚45度倾斜的装甲,APCBC穿透的距离仍然是100mm,虽然炮弹的穿甲能力没有提高,但是面对倾斜装甲的时候,效果仍然很好。
战后炮弹的发展呢,仍然离不开动能,动能跟物体的速度的2次方成正比,所以大家都在想办法提高炮弹的速度,因为提高口径带来的工艺提升压力,远比提升速度的压力大。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,大炮的后退发展。大家都知道一开始的大炮都是没有膛线的,所以炮弹打出去都不准,后来人们发现膛线的作用,于是大炮就都加了膛线,这样就可以保证炮弹的准确性。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虎式的主炮,就是一门膛线炮,他的精准令人感叹,1000m的演练命中率高达97%,实战的命中率在1000m的统计结果也要在85%以上,虎式曾经多次在2000m的距离上精准的摧毁敌人的坦克,靠的就是膛线的作用。而膛线的作用就是让炮弹自转,这样一来就减小了炮弹的初速度,所以各国又开始研究滑膛炮。
滑膛炮由于没有膛线,炮弹的命中又成了问题,这时候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应运而生,因为有尾翼稳定炮弹的方向,所以命中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。本身滑膛炮就可以提高炮弹的速度,而脱壳穿甲弹也一样可以提高炮弹的速度,所以炮弹的穿甲能力一下子得到了飞跃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  • wj无为 金币 +20 回复认真,鼓励! 2012-11-18 22:43
  • wj无为 原创 +1 回复认真,鼓励! 2012-11-18 22:43
  • wj无为 贡献 +1 回复认真,鼓励! 2012-11-18 22:43

TOP

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7-3 07:34